close

  渠縣大力建設農村水網、路網、田網、林網
  □吳作彬 楊東 廖亞飛 本報記者 曾實
  12月12日,渠縣渠南鄉大山村二組村民桑勤建起了個大早。頭天晚上,兒子打電話說春節回家的票已訂好,老桑既高興又忐忑,天剛亮就到地里轉悠。血橙明年掛果,林下間種的菜長出新葉,新建蓄水池和引水渠道已竣工……桑勤建盤算把兒子留下來:“現在條件好,回家搞產業。”“十二五”以來,當地緊扣2647個新村規劃,編製實施了以十大片區安全飲水體係為核心的“水網”、以932公里縣鄉道路為核心的“路網”、以38萬畝高標準農田為核心的“田網”、以20萬畝產業林基地為核心的“林網”等專項規劃,為“桑勤建們”圓夢築平臺。
  織水網:建成首座光伏提灌站
  “安裝好這塊太陽能板,就可以試機抽水了。”在渠縣屏西鄉林灣村太陽能提灌站建設現場,施工負責人張東告訴記者,這是渠縣首座光伏提灌站,從山下的必豐水庫提水,能保證2000畝核桃基地及林下作物澆灌。
  屏西鄉屬深丘地貌,缺水是當地發展“瓶頸”。近年來,縣級相關部門配套修建了蓄水池、溝渠等水利設施,改變了“水荒”局面。
  “每座蓄水池能容水400多立方米,溝渠相連,不怕乾旱。”核桃基地里,座座蓄水池由管道連通田間地頭。渠縣水務局總工程師楊志全介紹,為打通農田水利“毛細血管”,渠縣在水源工程建設、渠系配套工程建設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上下功夫,著力“治水除患、興水抗旱、節水增效”。“十二五”以來,新建劉家拱橋中型水庫1座,完成10座小一型和16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,新建微型水利1125處、渠系配套832公里等,解決了30.24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。
  暢路網:新村全通油路或水泥路
  在渠南鄉金橋村12組,一戶建新房的村民正在堆放磚塊。“現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,還修了生產便道,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都回家修新房。”村民魏傳建說。
  在渠江三橋施工現場,跨江的主墩柱正進行上部構造施工。這是渠縣城市救災轉移和交通組織的重點工程,將連起渠城東城、北城兩大城市組團,讓城區三條救災生命通道構成環形救災大通道。由於連年遭洪災,渠縣迫切需要打開通道、構建樞紐、完善路網。 全縣規划了城區3條、沿渠江2條救災生命通道,渠城東城、南城、北城救災生命通道已完成,渠江西岸、東岸兩條沿江生命通道正加緊建設。
  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疏通農田水利“最後一公里”的重點。“十二五”以來,該縣完成幹線公路改造113公里,新建、改造縣鄉道路428公里,村道和入戶路1704公里,生產道路1250公里,全縣所有鄉鎮和新村聚居點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,村、社全部通公路。
  豐滿田林網:百萬畝優質農產品基地助農增收
  “十二五”以來,渠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.2萬平方公里,新增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8.5萬畝,建成糧油高產高效示範片21萬畝,帶動建成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100萬畝。
  在渠南鄉大山村,田成方、路成網、渠相通、水相連……電話里,桑勤建告訴兒子,村裡將與中灘、屏西打造環形經果林,園區規劃建設農家樂、體驗區、民俗文化展示點、柑橘系列產品展示等旅游設施,盼著他回來“創業”。
  據渠縣農辦主任熊中林介紹,通過強化“水網、路網、田網、林網”等基礎設施建設,渠縣已建成“李渡—琅琊”和“渠南—中灘—屏西”兩個綜合農建示範區,發展了20萬畝優質柑橘、10萬畝特色黃花、10萬畝商品蔬菜、20萬畝花椒核桃工業原料林、50萬畝優質糧油,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連續三年保持高位增長,預計今年可達9513元、增長13%。
  (原標題:“四網”織就“三農”新夢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50oaqe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